|
干粒抛工艺如何实现超耐磨与高透光?揭秘来德利陶瓷千万元升级喷墨设备背后的技术革新前阵子去陶瓷城考察,在来德利陶瓷展厅摸到一款干粒抛瓷砖时,忍不住反复摩挲 —— 表面光滑却不滑手,用钥匙用力划过后,竟没留下一丝痕迹;对着光看,砖面像蒙了一层薄纱般通透,连背面的花纹影子都隐约可见。展厅经理说,这是他们花千万元升级喷墨设备后推出的新品,干粒抛工艺的超耐磨和高透光,全靠新设备带来的技术突破。后来跟着技术总监走进生产车间,才真正看懂这千万元投入背后,藏着怎样的工艺革新。
先搞懂:干粒抛工艺的 “超耐磨”,到底靠什么?以前总以为干粒抛瓷砖耐磨,是因为表面的干粒够硬,但技术总监却说,光硬不够,还得让干粒 “牢牢扎根” 在釉层里。在旧生产线旁,我看到工人把干粒直接撒在瓷砖坯体上,再进窑炉烧制,结果烧出来的瓷砖表面,有些干粒轻轻一扣就掉,耐磨性自然差。而升级后的生产线,第一步就变了 —— 新喷墨设备能把 “干粒釉” 按精准比例雾化,像喷墨水一样均匀喷在坯体上,而不是简单撒播。 “你看这干粒釉的颗粒,直径只有 0.1 毫米,还加了硅烷偶联剂。” 技术总监拿着放大镜给我看,这种处理过的干粒,能和底层釉料形成 “化学键”,烧制成型后,干粒就像长在釉层里一样,用指甲抠都抠不下来。而且新设备的喷量控制特别精准,每平方米瓷砖的干粒用量误差不超过 5 克,确保表面干粒分布均匀,不会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导致局部不耐磨。 后来做了个小测试:用砂轮在新旧两款干粒抛瓷砖上各打磨 100 次,旧款瓷砖表面很快出现划痕,而新款瓷砖只留下淡淡的痕迹,用抹布一擦就消失。技术总监说,这是因为新设备喷的干粒釉,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了 “石英晶体层”,莫氏硬度能达到 6 级,比普通瓷砖高 2 级,日常的桌椅摩擦、钥匙刮擦,根本伤不到它。 再揭秘:高透光的关键,藏在 “喷墨 + 窑温” 的配合里以前的干粒抛瓷砖,要么耐磨但不透光,要么透光却不耐磨,总难两全。而来德利这款新品,却能同时做到两者,秘诀就在新喷墨设备和窑炉的 “联动控制”。在喷墨车间,我看到新设备不仅能喷干粒釉,还能同步喷 “透光釉”,两种釉料按 3:1 的比例交替喷涂,形成 “干粒 + 透光” 的复合釉层。 “普通设备喷两种釉料,很容易混在一起,导致透光不均。” 技术总监说,新设备有 12 个独立喷嘴,每个喷嘴对应一种釉料,还能通过电脑控制喷涂顺序和厚度,比如先喷 0.5 毫米的透光釉,再喷 0.3 毫米的干粒釉,最后再喷一层 0.2 毫米的透光釉,像 “三明治” 一样把干粒包裹在中间。这样既保证了干粒的耐磨性,又不会让干粒挡住透光釉的光线。 更关键的是窑温控制,新生产线的窑炉能实现 “分段控温”—— 前半段 1100℃让釉料融化,后半段 1250℃让干粒和透光釉充分融合,同时让透光釉中的 “纳米氧化铝” 颗粒形成均匀的透光通道。我在窑炉观察口看到,瓷砖在高温区慢慢移动时,釉层从浑浊变得透明,干粒则像星星一样嵌在里面,不影响光线穿透。 对着光看新款瓷砖,能清晰看到砖背面贴的报纸上的字,而旧款瓷砖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技术总监说,新款瓷砖的透光率能达到 35%,比旧款高 15%,贴在客厅墙面,白天自然光透过瓷砖,能让空间显得更明亮,不像以前的瓷砖那样 “挡光”。 千万元设备升级,不只是 “换机器”,更是工艺逻辑的革新在车间里逛了一圈发现,这千万元花得值,不只是买了新设备,更重构了干粒抛工艺的流程。以前生产一块干粒抛瓷砖,需要 5 个工人手动操作,从撒干粒到控温,全靠经验,合格率只有 80%。而现在的新生产线,从喷墨到烧制,全由电脑控制,1 个工人就能看管整条线,合格率能达到 98%。 而且新设备还能 “定制化生产”,比如客户想要更耐磨的瓷砖,就增加干粒釉的喷量;想要更透光的,就调整透光釉的比例。之前有个酒店项目,需要既耐磨又透光的大堂墙面砖,来德利用新设备,只花 3 天就做出了样品,比以前快了整整一周。 技术总监说,最开始决定升级设备时,很多人反对,觉得投入太大,但看到成品后,大家都服了 —— 新品上市后,订单量比去年同期涨了 40%,很多客户都是冲 “超耐磨 + 高透光” 来的。比如有个家装客户,客厅墙面贴了这款瓷砖,白天不用开灯,光线透过瓷砖洒进来,整个空间亮堂堂的;孩子在地上跑,桌椅腿摩擦瓷砖,也不用担心刮花,清洁起来还方便,用湿抹布一擦就干净。 现在再摸这款干粒抛瓷砖,终于明白千万元设备升级的意义 —— 不是简单提升性能,而是解决了行业 “耐磨与透光不可兼得” 的痛点。以前总觉得瓷砖工艺已经到头了,没想到通过设备革新,还能有新突破。如果你也在找一款既耐用又显质感的瓷砖,不妨看看这种升级工艺的干粒抛瓷砖,说不定会和我一样,被它的耐磨和透光效果惊艳到。毕竟,好的瓷砖不只是装修材料,更是靠技术革新,让家变得更耐用、更舒适的 “好帮手”。 |
